第七章 补给(二)

  这董卓要说打仗那是一把好手,作战勇猛,冲锋在前,但是其性格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一般勇猛型武将的通病,那就是脾气暴躁,容易冲动,凡事皆急于求成。早些年董卓率领的人马较少,军粮补给方面问题不是很大,只要上面拨下一批粮草就够用了,当然也经常会出现不够用的情况,那怎么办呢?那就只有去抢了,抢那些羌人、氐人,抢那些异族,反正本来就是敌对的势力。董卓本人打起仗来非常猛,抢劫起来也非常顺手,所以前期基本上没有遇到为军粮补给发愁的地方。随着董卓的官越做越大,手底下的实力渐渐变强,开始蓄养其一批私军,这时候军粮补给的问题就开始出现了,而就是在这时李儒开始加入董卓的西凉军,并开始逐渐获得董卓的信任,主要负责粮草补给方面的事宜,算得上是董卓的“萧何”。李儒在这时开始大放光芒,将西凉军的后勤打理得井井有条,让董卓从此再也没有为粮草补给方面的事情发愁过,有鉴于李儒的超强能力,董卓与李儒结为秦晋之好,特意将自己的长女嫁给李儒为妻,以此将李儒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故而长期习惯于李儒将后勤事宜处理得井井有条的董卓,乍听到粮草补给竟然存在问题有点吃惊,不愿意接受事实。这也是一种惯性思维在作怪,就好比一个男人习惯了每天自己的女人把饭菜端在面前,伺候好吃喝,突然有一天,女人没做饭,男人就有点受不了了,只能饿肚子了。
  李儒长看到董卓表情,叹了一口气,说道:“回禀丞相,小婿也知此时洛阳形势于我军不利,军情紧急,洛阳方面迫切需要援军支援,但是粮草往来也的确是需要时日的,咱们就是再着急,那也没什么好办法。”
  董卓听完李儒的话,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出声说道:“文优,记得当年从洛阳迁都长安时,你建议我杀了洛阳的富户,抄略他们的家产来筹措粮草用度,当时我等也是从这些个富户身上收获颇丰,筹措的粮草银钱,现在还有许多。此次筹措粮草,是否可以像咱们当年在洛阳那样,找出一些长安城内的富户,然后抄略他们的家产,为守业的三万人马筹措粮草?”
  李儒闻言大惊,立刻出言反对道:“启禀丞相,此事万万不可,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年我军在洛阳大开杀戒,抄略富户,是因为我军欲放弃洛阳,迁都长安。那些富户与关东诸侯也是多有联系,若是这些完好无损的留在洛阳,一旦关东联军打进洛阳,这些富户便成了资敌所用。关东联军若是得到这些富户的支持,粮草无忧,则形势对我军更加不利。况且,当年抄略之举,也是略显轻率,现在朝中的公卿,以及长安附近的世家大族与被咱们抄略的那些富户也是关系匪浅,现在仍旧有许多人紧咬着此事不放,抨击我军,是我军声望受损。如今,长安城的形势刚刚稳定,若是再次抄略富户,则势必是再起波澜,到时长安城内风云再起,丞相在长安城内的辛苦经营毁于一旦,则于我军更加不利。近年来,随着丞相擢用名士,涤除弊政,又挫败关东联军,朝中很多公卿对丞相的态度大为改观,很多事情也开始与丞相合作起来,听受丞相的指挥安排,若是此时再肘腋生变,那往日的辛苦岂不是白费了吗?望丞相三思!”
  董守业此时也出声应和道:“父亲大人,大姐夫言之有理,我军岂能因一时之困,而罔顾昨日之辛苦努力。父亲往日的良苦用心岂能因些许粮草而付之东流。此计不成,我等再想其他计策便是,还望父亲大人三思。”
  董卓长叹了一口气,出声说道:“也好,那此事便就此作罢,不要再提。只是粮草一事,你二人还有其他计策没有?”
  李儒想了一会儿,说道:“丞相,前些时日,牛辅将军来信说他在河东粮草颇丰,足以自足,而且尚有盈余不少,听说是在平定白波黄巾贼之后,在守业的建议下实行了一个特别的政策,好像是让兵士自行耕种土地,自行收获,以作军用的。是否可以让牛辅将军从河东直接往洛阳调拨一部分粮草,供大军取用。”
  董守业一听,暗道:“怎么忘了这茬了。”便出声说道:“确有此事,当年我与二姐夫在击破郭太等人之后,便建议二姐夫在河东屯田戍守,获得粮秣,以求自用,而且我听说前段时间,二姐夫还派人往长安运送了不少的粮草。目前在河东实行的所谓屯田,便是由于白波寇乱而导致一些世家大族被攻破,其土地成了无主之地,如此便将这些土地予以不用打仗的军士来耕种,要求士兵能自行耕作而生产行军所需的粮食,军士且佃且守。”
  董卓大笑一声,道:“此计甚妙,我儿果然天资聪颖,跟随你那师父学了不少本事,我心甚慰。”
  李儒摸了摸自己的山羊胡子,笑了笑,没有说话。
  董守业说道:“大姐夫,此计虽好,但是目前王匡屯兵河阳津,广集战船,二姐夫若是想从洛阳北侧的孟津附近登陆,怕是情况不容乐观,容易遭到王匡军的截击。若是从风陵渡口南下,倒是比较安全,可是在时间上恐怕无法与我保持一致,仍会耽搁一定的时日。父亲大人,大姐夫,我有一策,不知可不可行?”
  董卓道:“我儿尽管直言,为父和你大姐夫,会为你参谋筹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