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守业与贾诩谈了许久,终于理清头绪,于是整理一下思路,提笔给自己的便宜老子董卓去信一封,心中说道:“
谨拜父亲大人亲鉴:
不孝子白百拜叩首曰:近日得父亲大人密信一封,其言关东诸将以袁绍、韩馥为首,密谋篡立宗室刘虞为帝。
此乃天下之大谬也!
当今天子乃桓灵血脉,嫡亲之传,此天下所共知也。帝位天授,沿袭汗祚,正当其是。
宗室刘虞号称光武嫡亲血脉,其祖东海恭王疆虽是光武长子,因以天时,凭其母贵,偶据太子之位。后光武震怒,郭后被废,疆上书自逊。究虞之出身,不过一废太子之后,何言其贵也!宗室刘虞,向来自诩汉室忠臣,以清明傍身,而名闻天下。若是觊觎帝位,则数十年经营之清明,毁于一旦也!刘虞号称德行并重于世,此事断难为也!
当今天下,光武血脉何其多也,若人人皆觊觎皇位,彼此争斗,以致刀兵相见,则皇岗失统,汗祚衰绝。
袁绍自恃武勇,召敢死之士,阴谋结党,心怀异志。其年少之士,被举孝廉,后辞官归家,守父母之丧。于是名声渐显,隐居洛阳,阴结朋党,往来过密。其奔走之徒皆号称天下名士,名动京师,为孝灵皇帝所恶也,因遣常侍责之。当今天子之所立也,其叔隗亦为从龙之功,而次于我父。绍与其叔悖贰,诋毁其政,此乃狂楚之数典忘祖也。
我朝以孝立天下,供奉祖宗,敬奉先人,此人子之道也!绍既与先人相悖,此大不孝之徒也!有何面目而立于天地之间邪?
袁氏子术,绍之弟也。二人向来不和,有嫡庶之争。虽然一时联手,联盟对抗朝廷,终究不能持久,兄弟悖贰不远也!术遣大将孙坚聚众号称数十万,儿已查明,实乃八万余人马,儿不日将击溃贼众,献上贼首,以报天子与父亲。现袁术既有北上之志,其心昭然若揭,其志在于天子。其政与叔袁隗相同。如此二袁难以其心合力。兄弟尚且不和又何谈与天下共事?袁术实力强劲,其兄必求其助也!而术定难许之,绍必心生怨恨,从此二袁相互攻伐之日不远也!
当今天子虽年少,但天资聪颖,兼资文武,有明君之望。将来年长,即成冠礼,而亲掌朝政,则振兴汉统,复光武之盛事,为期不远也!如今父亲辅政,平定十常侍之乱,罢黜前朝弊政,擢天下名士相佐。文武百官无不拍手称快。西凉羌胡,百年为乱,如今赖天子之威德,胡虏皆不敢犯,于是凉州安定,不复为乱。
儿窃以为,袁绍所为,虽略有声势不过闹剧一场,终为天下人所笑!父亲可放宽心态,高枕无忧,且静观尔曹失据于世!
此次董守业接到袁绍的称帝的消息,既有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内。本来想私下里给董卓写一封信安慰一下就算了,后来想想还是找贾诩商议商议。毕竟贾诩作为军师,将来自己还要倚重,这种核心机密大事,也应该让贾诩参与一些,以显示出自己对其的信任。再者说,袁绍立刘虞为帝之事毕竟是天下大事,董守业虽然知道其一定不会成功,但其思路一时之间却难以理清,贾诩作为著名的天下智者,在这方面正好是其特长。
却说董卓在长安的府邸内接到自己宝贝儿子快马加鞭送来的密信之后,迫不及待的打开,看完之后,放声大笑,对身边的李儒说道:“文优,守业之意与本相相同,深得我心,你看看信吧!”说完把手中的信件递给身边的李儒。
李儒拿到信之后,也是赶忙看了看,之后对董卓说道:“岳父大人,守业虽然年纪轻轻,但见识不凡,于岳父大人而言与真乃麒麟之子也!”
董卓听到李儒的马屁之后,更加高兴,放声大笑道:“得此佳儿,夫复何求!”
李儒赶进附和道:“如今公子天资聪颖,英雄善战,丞相在朝中主理朝政大事,尊崇天子,安抚大臣;而公子领兵在外,征讨不臣,平定四方叛乱,使天下复归于安定祥和。父子二人同心协力,一内一外,相互呼应,如此大事可期,天下不足定也!”
董卓这下子更高兴了,一张老脸笑的跟一朵老菊花似的,嘴都合不拢了。
李儒突然又想起一事,赶紧对董卓说道:“岳父大人,公子年纪轻轻就担当重任,年少轻狂,难免有自恃勇力之举,从而冲锋陷阵,甘冒矢石,如此岂不是相当危险?”
董卓道:“大丈夫立于世,自当冲锋陷阵,勇冠三军,如此才能服众。”
李儒却是反驳道:“岳父大人,请恕小婿直言,当年岳父起于军旅,奋勇拼杀,在西凉大小百余战,而挣得勇武之名,声闻天下,而后立得一番基业。如今若是公子有半点闪失,那岳父大人辛辛苦苦打拼出来的一番基业,将交与谁人。父业子继,从古到今皆是如此。”
董卓一愣,想想觉得也是十分地有道理,于是问道:“那文优以为如何?”
李儒摸了摸自己下巴上的胡子,说道:“公子现如今已是三军统帅,自当坐镇中军,运筹帷幄,至于冲锋陷阵之事,自有麾下大将行之,我西凉军兵强将勇,善于领兵作战,冲锋陷阵之将不可枚举。公子若是轻率亲为,而刀剑无眼,矢石无情,若有闪失,大军岂不是不战自乱。古之名将者,如白起 -->>
第三十七章 一封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