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刘虞为帝?

  初平二年正月中旬,也就是公元一九零年正月中旬,关东军盟主行车骑将军袁绍与冀州牧韩馥与关东主将谋划立大汉宗室、当朝太傅、幽州牧、襄贲侯刘虞为新皇帝。
  其理由是皇帝年龄幼小,且被董卓掌控。
  刘虞乃大汉宗室,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恭王刘疆之后,为人宽宏雅量,厉行节俭,百官莫不以之为榜样,使远近之间原本作风奢侈的豪族都被其感化,改变风气。
  且刘虞镇守幽州,为政宽仁,安抚百姓,深得人心。主政幽州期间,以怀柔政策对待幽州附近的鲜卑、乌桓、扶余等游牧民族,使这些胡虏大多归附,随时朝贡,不敢作乱。其在幽州,平定张举的叛乱,有积极经营盐铁,以幽州盐铁之利而在上谷开设市场,与胡虏贸易,一时间金钱往来,使府库充实,不复当年贫瘠之状。从而使青州、徐州百万人流亡到幽州,在幽州安居乐业。
  董卓接到这个消息是比较重视的。从法统上来将,刘虞这一系的血脉是光武皇帝最纯正的血脉,是完全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其祖上东海恭王刘疆是光武皇帝的长子,原先就是毫无疑问地被立为太子,后来其母郭皇后,因事触怒光武皇帝,被废去皇后之位。
  刘疆见到自己的母亲被废之后,感觉自己的太子之位将很难保住,若是贪权恋位则很有可能性命都保不住。便上书自请让出自己的太子之位,成为一个藩王,保住性命。后来便被立为东海恭王。
  对于董卓来说,若是袁绍、韩馥等人成功使刘虞登基,成为新任皇帝,那么自己现在所掌握的政治优势就不复存在了,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就一丁点儿也没有了。而且,麾下势力势必会因此而产生极大的恐慌,造成麾下的文臣武将人心涣散,势力成为一团散沙。
  董守业接到这个消息之后,也是不敢将此消息透露给麾下众将,以免引起恐慌,眼下正是马上就要大战的关键时刻,人心士气,一定要保质在最佳状态。
  不过对于这一切董守业倒也是不是很恐慌,毕竟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过来人,董守业清清楚楚地知道,袁绍此次的立刘虞为皇帝不过是个闹剧,不会成功的。
  但现在的形势是,关东诸侯很多人都是对于此事十分看好,也是积极响应,一时间声势浩荡,震动天下。
  董守业虽然心中很有把握,但是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如何安慰自己的老子董卓,所以秘密派人将贾诩召到自己的大帐之内,商讨一番。现在全军上下能就此事发表意见的人不多,最让董守业看重的那是非贾诩莫属了。
  贾诩到了之后,董守业摒退左右,就连一直护卫的典韦都被派到大帐外护卫,严令任何人不得靠近中军大帐,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得等自己商讨完了再说,违令者斩。有典韦在外面看着,董守业也是比较放心。
  贾诩见到董守业头一次在自己的面前表现的如此的兴师动众,倒是有些奇怪,这可是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的情况,自家公子一向对于任何事都是安之若素,稳若泰山的啊!心下暗自猜测肯定有大事发生,当下也不敢怠慢。
  董守业看到周围已经布置妥当,绝对不会有人探听到里面说什么,于是对贾诩说道:“军师,本公子有一重大消息要与你商讨一番。”说完,两眼目不转睛地看着贾诩。
  贾诩头一次被他这样灼灼的目光看得有点不自在,当即一拱手,说道:“公子请说。”
  董守业见状,也丝毫不犹豫,便说道:“今日,收到父亲在河北的探子传来的消息,袁绍与韩馥在河北谋划拥立刘虞为新皇帝。”
  贾诩一听,吃了已经,立刻站起身来,确认道:“公子此事当真?”看来这老狐狸也是被这个重磅消息给震到了,还需要确认一下。
  董守业点了点头,不可置否,示意消息绝对准确。
  贾诩想了想说道:“若是此事成功,刘虞成为新皇帝,其威望远扬河北,无人可比,天下间出声反对之人极少,再加之以袁绍、韩馥为羽翼,袁本初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又为关东诸侯盟主,聚拢天下人望,刘虞与袁绍联手,再加之韩馥从旁协助,河北四州,幽州、冀州、并州、青州须臾而定;而后转向南下,越过黄河,驰骋中原,关东诸侯皆愿附其羽翼,中原的兖州张邈、曹操,徐州张超等皆是袁绍奔走之徒,如此安定中原,掌控兖州、徐州料也不难;再往南袁术雄踞南阳,掌控豫州,虎视淮扬,如此两淮可定,豫州、扬州可握于鼓掌;余下的便是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焉,天下大事所归,估计刘表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逆流而上,反对刘虞,益州的刘焉地处偏远,素有异志,尚可割据一时。如此刘虞与袁绍麾下聚幽州、冀州、并州、青州、兖州、徐州、豫州、扬州、荆州九州之众而与我西凉军对峙洛阳,如此天下大事近乎明朗,胜负之分立见分晓。我军岂不是大事去矣!”说着说着就从案几旁站了起来,在大帐内走来走去。
  董守业见到贾诩有点乱了方寸,顿时感到有点好笑,没想要这个历史上出了名的城府深,智慧高的老狐狸竟然还有乱了方寸的时候。于是,赶忙出声点醒道:“军师,在本公子看来,袁绍这次虽然是费尽心机,恐怕到头来也是竹篮打水一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