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儁见到徐荣不为所动,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被自己的那封信忽悠的找不着北,马上就五体投地,拍着胸脯要为自己鞍前马后,反而是给自己来了一记软钉子。
于是便调整调整策略,换了一个方法,又来了一封信,跟徐荣说想要去虎牢关抵挡关东诸侯联军的进攻,最好徐荣能跟他一块儿去虎牢关。
徐荣给朱儁的回复是现在虎牢关附近关东诸侯联军众多,不宜轻兵前往。而且丞相董卓的命令是,严守关隘,积极防守,不得擅自出击,以免刺激到关东联军。
要是想去虎牢关也可以,需要朱儁发文先到长安请示一下丞相,得到丞相的手令之后,自己这边立刻整兵与朱将军一起前往虎牢关整顿防务。
朱儁心里有鬼,哪会愿意轻视董卓呢,要是真的请示董卓就等于是不打自招了。于是邀请徐荣出战虎牢关之计,只能作罢。
一计不成,朱儁一计,又给徐荣去了一封信说自己想要去虎牢关整修一下关隘,防止关东联军的进攻,希望徐荣能够借道。
这倒也是个好借口,眼下虎牢关以东,关东联军依旧是屯兵在酸枣,随时都有西进的可能,虎牢关作为军事重地,整修关隘、城防都是己方军队的分内之事。从表面上看这件事是符合西凉军的整体利益的。
任凭朱军说的是天花乱坠,徐荣却还是丝毫不为所动。
驻守的偃师,是洛阳通往虎牢关的必经之路,除此之外无路可走。徐荣一眼看穿此计乃假道灭虢之计,就跟周瑜向刘备借道讨伐西川一样,玩的都是一个调调。于是又拿董卓来当挡箭牌,说丞相严令各部人马不得擅自行动,也不得擅自调动,违令者斩,朱将军现在归丞相节制,没有丞相的允许,还是不要擅自调动的好。
朱儁的假道灭虢之计再次失败。
朱儁见此事不成,徐荣又是油盐不进,便开始准备撕破脸皮了。接着又是给徐荣去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邀请徐荣一起切磋一下阵法,交流一下行军打仗之事,信中挑战之意非常明显。
双方之间的争斗已经是趋于白炽化了,这时候能有什么好聊的。根本就是想打架啊!看来是玩虚的没什么结果,准备要实打实地干上一场了。
徐荣作为一个标准的东北大汉,那也是个暴躁脾气,就不是想打架吗,出来混的,要说打架谁怕谁啊,整那么多虚头吧脑的东西干啥玩意儿啊!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朱儁的要求。
这年头不见点血,不知道花儿为什么那样红啊!
于是两方约定在洛阳城东的一个地点,二人各自带着一些人马迎战。二人都是经验丰富,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当时名将,那家伙打仗谁怕谁啊!
按照约定,各自带了五百人,开始耍耍。虽然当初约定是来个文斗,切磋一下,但是实际上大家都是心知肚明,这个切磋绝对是生死相搏,容不得丝毫马虎。
这一场争斗是要死人的。
动手之后,双方都是下手毫不留情,都是拿出手底下的最强阵容。双方的人马干起来之后是招招见血,拳拳到肉,杀得是精彩异常。最后,还是朱儁的人马失利,不敌徐荣的人马。
其实二人的指挥水平相当,在指挥方面朱儁还要略胜徐荣一筹。因为二人虽然总体来讲水平相当,但是长期在西凉战场的徐荣更加擅长骑兵,此战却是比的是步卒,所以在指挥方面朱儁比徐荣略强一点。
但是朱儁还是败了,败在士卒方面。
朱儁率领的士卒虽然是长期跟随自己的部曲,但是经历的恶仗,没有徐荣麾下部曲经历的恶战多,毕竟徐荣身处西凉战场,那是针对异族的战斗,下手那都是毫不留情,死磕到底。
两方刚刚开始还打的是旗鼓相当,有声有色,朱儁方面也是略占优势,但是随着战斗焦灼,时间拖得越来越长,开始考验士卒的耐力、耐心、坚持这些因素的时候,西凉军长期打恶战所积累的经验优势、心态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最终徐荣麾下的士卒是毫不花哨地胜了朱儁麾下的士卒。
而且,这场比试的火药味十分浓,双方对此也都是明知,所以失败的结果,便是麾下的士卒被对方屠戮,这也是双方暗中达成的默契,死了就是死了,没有怨言。这场对战的结果,徐荣麾下死了一百五十余人,伤了二百多人。朱儁方面死了三百五十多人,剩下的全部带伤。
双方参战的人数不多,但是双方都是竭尽全力,打的也是十分惨烈。
朱儁虽然是战斗失利,对徐荣练出的精兵也是佩服不已。这二人颇有点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的感觉,却依然是毫不退让,继续死磕。
朱儁见到自己最为信任的部曲,自己的依仗也失利,不禁气馁不已。
想要强攻徐荣,却也知道是个必败的结局,毕竟徐荣的军力是其军力的二倍,本来董卓给朱儁调拨士卒的时候就是留了一手,没有对朱儁绝对信任,现在麾下是这样不可完全信任的士卒跟徐荣麾下的精兵斗,那纯属是找死。
而朱儁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双方除了硬碰硬,没有其他花哨可以整。
最后,朱儁听闻董卓派遣援军支援洛阳,觉得到时候大队人马来了,自己更加是没有机会,还不如趁着大队 -->>
第三十章 朱儁跑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