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武只提了几条关键的,也是从保卫组立场出发的。
首先就是调配保卫干部进入到保卫组,加厚保卫组的基础架构,同时也补齐现在缺少的副职。
其次是选调优秀的纪监干部,提升保卫组纪律监察和安全监察的实力和能力。
再有就是职工多了,对消防和护卫队的工作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两个专业队伍要扩编。
最后就是在这些工厂中选调优秀青年干部提拔到管委办的队伍中来,接受锻炼和学习,为下一步组织工作做基础。
意见可以说很实在,也很贴合实际工作需要,但这些都不是李怀德和谷维洁想要听到的。
不站队,不表态,才是李学武和董文学在红星厂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况且李学武才是布局红星厂背后的最大黑手。
李怀德现在想要摆弄李学武,你觉得他能让对方摆弄吗?
反过来说,李学武觉得李怀德现在有点太务实了,竟然开始关心起了具体业务,中层干部那点事都不够他忙的了吗?
是不是应该给他上一点节目了,丰富一下业余的兴趣爱好,比如唱唱歌,跳跳舞啥的。
其实也不用这么事必躬亲的,他都忙了,下面的人忙什么。
会议开到最后,结果就是组织处要增选一批干部调整到联合三产和联合工业以及造船厂和炼钢厂那边去。
一方面是给下面铺路子,干三年,不就有了提拔和任用的资格了嘛,更是给集团建设提供土壤。
另一方面则是给即将到来的整合企业干部腾挪空间和位置,这些人还是应该放在眼皮子底下的好。
先锻炼锻炼,逐渐地往下面调,与现在调整的这一批正好跟原有的干部队伍形成三足鼎立趋势。
会议结束后,老李还打算约他晚上一起吃饭打牌的,知道没好事,李学武以有安排为借口挡了。
晚上是真的有安排,老李给的两百万还没花出去呢。
这钱搁在手里是个麻烦,谁都惦记着,今天挪用一点,明天挪用一点,十天半个月的就要见底了。
所以他是一天都不想等了,早早地用200万换回来一大堆科技工作者和技术科研设备才好。
他让夏中全那边列了一个单子,关于这一次技术攻关和当前科研所需要攻关的技术都写上。
摇人是一定要找对方式方法的,通过工业这边找也能找,但不对路子,找也找不多。
他直接找的韩殊,这位钢铁学院的教务处主任,请她在学术界帮忙搜寻与对应技术相关的人员。
从学术界往工业界找很方便,从工业界往学术界找很难。
因为干工业的都鸡贼,知道有好技术和好工程师都攥在手里不撒开,你问他他也说不知道,没有。
但学术界不一样,大家都是为了心中的梦想和追求,你帮我,我帮你,你好我好大家好。
老师带学生,学生带对象,对象联系老师,这么一串一串的找,李学武的两百万都不一定够用。
他跟李怀德申请的条件也是极为优厚的,来校搞技术科研的学者一律与现在的科研员同等待遇。
生态工业区完成建设后,这些人与教授、教师以及优秀工人享受提前分房的待遇。
配偶和子女的关系可以随学者一起调来京城,直接办理入厂手续,工资比对工程师的待遇。
原来多少级现在还是多少级,但在安全和技术扶持上绝对不是一般的提升和加持。
尤其是待遇中的一项,红星厂不会阻止对方在高校兼职。
也就是说,在厂里赚一份工资,有能耐的还可以赚高校一份工资,只要不耽误厂里的工作。
华清和钢铁学院的技术型学者自然是要搂一批的,反正现在还没正式复课。
京城其他高校韩殊也有关系,自然是发动关系网,只要愿意来红星厂工作的,即便是已经下乡的,也可以把工作关系调过来。
有这美事谁不愿意来?
这个时候工作调动分两种,一种是单位主动给你调走,另一种是你找到了接收单位,你把关系调过去,只要对方接收就行。
唯一的阻碍是原单位不放人,关于这一点李怀德说了,谁不放人他就去谁的单位找,一定支持李学武的人才圈地计划。
现在李学武就是挥舞着钞票,给那些高校和工厂技术性和学术性学者撒网的老渔民,一网一网地往上捞鱼,还都是大鱼。
很难说这个时候从高校把关系调动来工厂是好是坏,但在这些学者的脑子里想的是,先回城再说。
晚上在李学武家里,韩殊带着孩子来的,聚在一起热闹热闹。
平日里韩殊要上班,董梦元又要上学,所以母子两个也少有时 -->>